安徽省谢树方课程研究名师工作坊

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首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通知公告
研修动态
甘培坤校长考察广东中山沙溪理工职业学校纪实(之三)
作者:谢树方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2-04-07 06:04:27

          甘培坤校长考察广东省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纪实(之三)
 
    3月26日晚住中山索莱克连锁酒店,27日上午7:30去沙溪,8:30到沙溪理工学校,沙溪公园转进校门,校长陈仕楷及中山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就迎候考察团一行。
    首先陈校长豪爽地笑迎宾客,引领来宾参观学校的樟园,上到樟园可闻香樟之香,可看樟园古树,可憩樟园之荫。
    在香飘香樟之香的校园,陈校长带领考察团一行看了汽车维修车间、电路电气实验室,学生参加国赛的训练有向上之气。
    在陶艺馆有陶艺陈列和手工操作。转去服装设计与检测中心,国际化水平、国内标准的领先技术,布匹检测、色牢度、印染、设计等实验室可堪全国之首。所用技术和聘请专家都是行业协会的屈指可数的。
    七楼咖啡厅接待部级、副部级、副省级、全国知名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很多,校长笑称“电梯不高档,但坐过很高档的人”。
    校史展楼用的是校友捐助的资金建造的,因而取校友命名楼名,如王立夫伉俪楼、陈昭明楼等,印象深刻。一楼展示校史,二楼展示重大成果的照片、奖杯、牌匾等。
   右侧“生命就是运动”后是操场、对面的教师宿舍体现学校对教工的关心。路途中校长谈笑风生,工作几十年,在沙溪理工教导主任干了几年,副校长干了十一年,校长又干了七年,一路辛苦一路快乐。
    陈校长带领去服装研发设计中心参观了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校办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引进企业经营模式,与企业对接十分紧密,一家上市公司销售中心就设在学校,设计中心直接参与企业的设计运营,企业的生产线、产品展示中心都放在学校,是最明显的校中企的合作模式。
    甘校长问及绩效工资时,陈校长告诉我们,校代会推荐出学校行政班子,下设处室、专业部,专业部聘请班主任、班主任聘请教师,分层聘用、分级负责。
    在财经、动漫设计楼的参观中看到分项目设计,接受校外订单,效益与教学挂钩。美术展厅既可展示大家作品,也可展示师生作品,教室门口也标识明显:班级、班主任、班训、班主任寄语,教室前方有国旗,走廊有师生作品展览,给有成果的师生更多的宣传和激励、展示。
    在观看了校史专题片后,陈校长做了专题的交流发言:与企业产业链的对接——实训中心对接产业链、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
    陈校长认为:职教不是简单的就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教育,在社会有地位,收入上有高收入的高技能人才。学会做人,学好技能,为幸福有意义的一生打下基础。职业教育要回归到良性的心态,职业教育做本质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希望大家做“教育回归本质”的课题研究,使弱势的职业学校学生群体变成职业岗位竞争上的强势群体。
    沙溪理工在全国职校技能大赛中获得9金、13银牌、15铜牌,服装类专业获奖过半,影响过大,因此去年教育部的职教论坛在沙溪理工召开,沙溪理工的发展的方向:把学生的作品变产品、变商品,学校的做法是:做好三个对接,即:专业对接产业链。
    沙溪是中国休闲服装的制造名镇,所办的职业学校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沙溪又推动了服装产业的发展。沙溪理工依托当地经济,有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了大事,为地方产业的升级提供动力,有几十名全国知名教授来校参与产品开发、产业开发,既推动地方产业不断升级,又给服装行业的专家提供展示的舞台。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让每棵树说话,每个橱窗都有展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感悟:沙溪理工突出的特点是在专业教学与产业链的对接,校企合作的程度很深,对接的层面、层次、内容上都值得一学,尤其是在专业标准的引领方面做到全国之首,学校必须跑在最前面,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甘校长谈到要真抓实干,做事风格上是认准的事情会一抓到底,希望做点事情,并非为了位子,而是做些自己想做而且有意义的事情,三年建校,学校能被社会认可,抓内涵管理,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放心。
    甘校长与陈仕楷校长的理念是一样的:职教是功德无量的事业。因此,领导重视,理顺关系,制度建设,落实实施。提高办学质量,创新办学机制与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层次,加强中外联合办学的研究。

 

             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职业学校

   作为中山市第一家中等职业学校,依托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坚持改革创新、内涵发展、质量立校,1991年创建之时,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的使命就非常明确:依托和服务当地经济,培养适应当地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发展特色职业教育。经过5年时间的建设,沙溪理工学校从最初只有2个班、17位教师,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80多个教学班、200多位教师、5000多名学生的职教名校,办学力量辐射到广东省东西两翼贫困地区。近5年来,沙溪理工学校不仅在校内建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服装专业实训基地和国家级纺织品质检中心,还聘请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肇达等一批优秀服装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教授等全国知名学者担任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顾问,与100多家企业、20余家高校合作。 向知名院校借力 地方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为沙溪理工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逐步实施了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的“专业对接产业”的全局性改革,推动“名师名企名校引领专业发展”工程。 与知名院校携手,向高校科研“借力”。通过多方努力,沙溪理工学校与国内多家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在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该校已经与广州美院、湖北美院、重庆师大服装学院、华南农大艺术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成为这些高校的毕业生综合实习基地。 2011年,沙溪理工学校又加紧筹建“中国?沙溪创意设计园”。 文化引领,有为才有位,以技能为核心,沙溪理工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在专业技能上拔尖、在就业市场上走俏的人才。 在2007~2011年连续5年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服装技能大赛上,沙溪理工学校师生选手代表广东省参赛,共夺得了9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并连续两年获得学生技能作品展示全国特等奖和一等奖。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开幕,沙溪理工学校与企业联手开发了根据温差变色的服装,在世博会上获特许经营,完成了服装产业链的全程参与,这证明了“专业对接产业”办学模式不容小觑的市场价值。 在教育服务经济、经济促进教育的良性循环中,沙溪理工学校主动承担了为产业发展破解人才难题的重任,积极探索职教改革新路,以“专业对接产业”的办学模式,走进产业纵深处,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地处中国服装名镇--沙溪。在办学中,沙溪理工依托当地经济,以培养具有现代化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构建和优化“立交桥”职教发展模式,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学制办学,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为镇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办学以来,历届毕业生质量都能达到“三高”,即专业理论考试优秀率高、专业技能考证率高、就业率高,受到社会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我市职校楷模。该校曾先后被评为中山市素质教育、师德建设、校园文化、教育科研等先进单位,中山市文明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曾获得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曾获珠三角教育现代化模式创建研究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二00三年四月,被评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设置的专业有三大模块,即(1)经营管理:含电脑、财会、电子商务专业;(2)现代设计:含服装设计、电脑工美专业;(3)维修管理:含机电、汽车维修专业等。各项教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其中电子电工实验设备、服装电脑CAD、工艺美术电脑CAD教学设备,以及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等均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水平。服装设计是该校骨干专业和被评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  进入新世纪后,学校根据经济的发展、生产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对人才取向产生了新的变化形势,又以新的办学理念和思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时俱进,优化“立交桥”,为建设更有特色的现代化职业学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确立德育在职中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与规律,以人为本,从六个“角度”完善德育结构,明显提高职中德育的实效性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职中德育工作难度比过去增大,针对新的实际,沙溪理工着力从六个角度出发,完善德育结构,创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即一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去强化学习目的性教育;二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去优化校园文化;三从道德建设的角度去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四从道德养成的角度去开展文明规范活动;五从心理培育的角度去实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六从公民规范的角度去加强法纪教育的力度。  在德育管理的目标上,每学期,学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做到有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有主题、有活动、有检查、有总结。  在德育管理制度上,学校结合德育科研立项课题《关于职中德育管理制深化的研究》试验,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合约》制、《学生违纪记分》制、《德育达标》制,以及本学期实施的《班级礼仪规范评估制》等等,对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在德育管理形式上,学校结合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去开展德育活动。通过“六结合”,即课堂教学渗透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开展科研课题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法制教育的模拟与真实相结合、典型带动与全面要求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等,去提高管理效益,由于管理形式力求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个性品质,促进他们争先创优,向健全人格方向发展。  德育达标制是学校在管理中一种创新的激励形式,在2001学年下学期高一、二级实施试验,期末总评,一级达标388人,占38%,二级达标502人,占49.2%,明显地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这学期德育考核,全校学生合格率为98.5%,优良率81.4%,三好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0.4%。  通过德育结构的完善,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教育和管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明显增强,学校校风良好,校园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历年来,在校生和毕业生都未有出现一例违法犯罪行为,受到社会好评,被誉为一所“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职业学校,因此连年被中山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市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市先进团委等,学校德育研究课题“职中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获全国德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出发点,力促三个“转向”,推行专业学科改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过去的专业教育模式和单一的专业知识技能,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沙溪理工从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出发,实施三个“转向”,深入开展教改试验。  一是要求学生由掌握“一技之长”向“一专多能”转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技能的适应性,专业设置采用“模块式”,在确定主体方向的基础上,加强相关专业的横向联系、相互渗透,提高毕业生全面的上岗能力和竞争能力。二是教学方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向。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联合厂企实施分段教学,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训练。三是教学手段由传统式向现代化转向。以教学条件现代化为物质基础,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三个“转向”的同时,学校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行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学分制、研究性学习等教改试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以2001学年为例,全校共有十三个班876人次参加了国家及省、市各级相关专业的技能定级考核,平均通过率达99%,所有参考科目均居全市之冠。在学校的多元培养人才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很多学生不仅学好本专业,而且进行了跨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考取了一个专业等级证书,更考取了二个、三个或以上多个证书,他们走上社会后,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实力和适应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极高的评价,不足一个月,学生的就业率就超过90%,到了三个月时已全部就业。  2002年全国成人高考中,沙溪理工学校共有136名学生参考,130人被录取,录取率达96%,其中有一大批考生被重点大学录取,两位同学考取中国政法大学,五位同学考取中山大学,有四位分别给西北政法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天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实现了学校制定的目标:考上重点院校有突破,考上本科院校人数有增加,考上大学的学生数比去年有提高。  从参加高考成绩的统计分析表明,各科成绩突出,其中理科总平459分,超市平均166分,数学、物理、化学获全市第一名,文科总平413分,超市平均92分,地理获市第一名,数学、英语、历史获全市第二名,曾荣信同学成为今年中山成人高考理科状元。  三、依托当地特色经济,联合企业办学,发展骨干专业,树立了学校鲜明的专业品牌形象  中山沙溪,是中国服装名镇之一,是全国著名的休闲服装生产基地,十大品牌已开创了沟通全国大市场的崭新天地,因此,社会大环境给沙溪理工学校造就了丰厚的教育资源。学校把握机遇,借鉴世界先进国家成功的经验,把服装专业教育的课堂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大环境,实施有自己特色的,把教学、实习、上岗融为一起的“一体化”教学。二00三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职业技术实训中心。在办学中,首先以加强服装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为核心,推动校内专业实习场室的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条件优化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第二,加强与厂企的紧密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定期分批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对口的生产性实习,使学生更自觉地在社会中增强生产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第三,与沙溪服装技术开发中心联合办学,向培养高层次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学校的服装专业已逐渐形成有影响的品牌专业,在社会上的吸引力很大,每年学生毕业时,沙溪理工都成了市内外各大服装企业招工的热点。
    沙溪理工学校在上级的领导下,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上新台阶,很好地发挥了国家级重点学校的作用。目前,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体师生按照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在原有基础上又向自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朝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崭新领域继续前进。

手机APP
微信订阅号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招生办:0563-4183967 / 联系电话 校办室:0563-4183996

皖公网安备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渔之蓝教育软件 /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