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汪志敏语文名师工作坊一行人参加了“杨和平语文名师工作室‘一月一学习’十月肖培东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我有幸同行。
一行人先后连续听了四节公开课,可借鉴之处颇多,受益匪浅。
杨和平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吴梅梅上的《中国石拱桥》是一堂朴素而传统的语文课。全课围绕“欣赏结构之妙”、“欣赏段落之妙”展开,抓住“事物特征”和“结构层次”这两个重点,逐层点拨。后半部分师生共读,学生绘画赵州桥和宣城的济川桥,使书本说明文字转为学生理解的图形,并加以运用,既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节课,肖培东老师上的是《美丽的颜色》,“看似无意却有意,点滴细节见功底”是这堂课的生动写照。肖老师先以学生猜题的方式将“颜色”的基本含义、文章的行文思路、为什么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等问题让学生提出来并加以解答,基本解决了文章基本内容的解读问题,达到了学生自学检测的效果。接着,肖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解读居里夫人的话上,三处分别以不同方式解读,体会人物性格,最后落实到人物传记的写法及行文特色点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有水到渠成之效。活用报告厅的标语,改“教育”为“人格”,学生齐读结束全文,现场处理能力很棒。
杨和平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唐小飞上《植树的牧羊人》。杨老师围绕第一段四个关键词语进行课文分析,默读,初步感知;细读,品味课文。学生寻找相关段落,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课堂书声琅琅。教师注重让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如仿写句子,使行文达到高潮。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估计合理,教学组织得当,学生在学中用,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最后,肖培东老师也上了《植树的牧羊人》。肖老师由工作室介绍人的关键词“热爱”导入,可谓别具一格;用默读、跳读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找出相关要求的句子,特别是高原变化的句子,从中提炼出创造奇迹应归功于哪一种精神品质,从而归纳人物性格;最后探求文章的真实性。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提炼重点的能力培养,轻知识传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课堂效果好。
总体来说,这四堂课有个共同特点:避花枝呼哨,还课堂本真。而我应重点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1、要重视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如朗读、诵读、跳读、分角色读,培养语感,探求人物性格;注重写作指导,如仿写句子、绘制图形,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2、一堂课要突出课堂重难点,可围绕2—3个问题或几个关键词展开,教师只起启发引导点拨的作用,带领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文本分析,探求文章要义。
3、要熟悉文本,最好做到烂熟于心,随口说来即是,在熟的基础才能达到游刃有余,才谈得上驾驭能力。
4、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优生和后进生,后排生和角落生,关注到每个学生所说的话,并灵活处理,培养自我临堂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