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理论学习材料九
时间:2009年10月19日
主讲人:程胜林
题目: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学习成为常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学习型政党、促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表率作用。
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学习是为了干好工作。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唯有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增强本领、历练才干,方能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不学习,干不好工作,赶不上潮流,更落后于时代。许多人工作不在状态,除客观原因外,就是主观学习不够使然。学习,贵在坚持,重在管用,要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扩大视野,充实智慧。这样,工作才会保持奋发状态,而且会打开新局面。
学习成为终生,自己才能走好人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会犯错误。学习学好了,就会少犯错误,至少不会犯大的错误,尤其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党内那些腐败分子被抓后,常说的话就是:平时不学习,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话虽有推托之意,但也不完全是假。腐败分子确实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一个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一个想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总是经常学习,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净化心灵,使人生达到高境界。
学习最终落在工作上,就会把工作当学问做好;学习最终落在人生上,就会把人生当本书写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有学问。知识浩瀚无际,网上信息海量,新学科新专业层出不穷,新技能新职业雨后春笋,把工作当学问做,就能掌握运用规律,推进事业不断发展。人生如同一本书,人人天天都在写。有写奋斗业绩的,有写苦难境遇的,有写世事沉浮的,有写犯罪忏悔的,等等。写什么都是自己抉择的,但要写好人生这本书,一刻都离不开学习。学习学好了,人生之书才能写得精彩,才会对他人有益处。
毛主席当年在延安讲到学习时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并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举措,与此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它必将大大地增强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的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共产党员们,一起努力吧!
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体现“忧患意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在重大历史关头,既充满忧患,又头脑清醒的自我认识,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全会总结了建党88年、执政60年、改革开放30的经验,深刻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三大变化”,提出了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四大考验”,充满了忧患意识。告诫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如何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善于学习,加强学习。之所以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面对“三大变化”“四大考验”,如何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四中全会开出的良方就是“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唯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适应深刻的变化,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
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形势的新发展,党中央又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鲜明特征。正是由于具有这种忧患意识,8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并把加强学习作为战胜艰难曲折、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为此要求全党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达到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面对“三大变化”“四大考验”,党如何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全会总结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昭示,也是中国共产党88年来不断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现实必然选择。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就会沉醉于过去,彷徨于未来,但是中国共共产党却在不断修正自己,不断谋划新的未来。
为此全会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党员、干部要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通过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就是一切以民族复兴为重,以为人民谋福祉为重,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执政能力为中心,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着力提高制定、执政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能力;着力提高我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着力提高我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着力提高我党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面对“三大变化”“四大考验”,党如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全会分析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等七个方面的一些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中宣部刘云山部长《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一文所说的。“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这三个“世所罕见”忧患极深,责任极大,清醒之极。在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
只有居安思危,认真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学习,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的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才能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才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是我党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世界格局面临重大变化,我国经济社会面临重大转折时期,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再次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党同志要时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满含忧患意识,理解深刻意义,坚定学习立场、明确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创新学习机制,把建设学习型政党抓紧抓好。
上一条:宁国职高举行反腐倡廉专题报告会
下一条:宁国职高反腐倡廉教育学习材料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渔之蓝教育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