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务资讯
党风廉政
党员风采
工会组织
团旗飘飘
半边天

攀吴越古道,痛并快乐着

作者:宁国职高 田继刚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0-11-08 08:50:38

116,在我校校工会、团委、青年教工之家的精心组织下,我校教师及安徽科技学院实习大学生共203人成功攀越位于我市万家乡的吴越古道,饱览山林秋景。

早晨六点半在学校集合,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千顷山脚下。沿着崎岖蜿蜒的石板路,依山势徒步而上。按照既定的路线,我们走过了磕头寺、古老木桥、观溪、五里休闲洞、红花树瀑布。泉水或飞瀑如练,一泻而下;或转流潺潺,细细低语。溪水清澈甜美,掬上一口,疲劳一扫而光。山道两旁枫林高低掩映,疏密相间,枫叶绚烂嫣红,如同无数跳动的火苗。斑驳的阳光、突兀的岩石、纠结的长藤,疏林如画,像是人间仙境。

将至山顶,道路更加崎岖陡峭,老师们 一路上互相搀扶着,鼓励着。近山顶处可见一巨石,上书千顷关三字。虽然衰草离披,但山脊上绵亘升沉的两翼石墙和用石头修缮的防事遗址依稀可见,金戈铁马,似犹可闻,这便是吴越国所建千顷关的关隘旧址了。到了山顶,放眼远眺,真是“登高纵览千重景,极目遥看烟万家”。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宽阔的水面,波光潋滟,粼粼的秋波,是千顷山之眼。四周青山环绕,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就是号称江南第一池的天池,又称千顷池。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不得不踏上了返程的路。下山的脚步更加轻快。茂林修竹在风中摇摆,似乎在惜别,又似乎在挽留。到了山脚,大家还在回味成功登顶的喜悦,意犹未尽。再见了,吴越古道再见了,千顷山我们一定还会回来重越古道,再跨雄关。

校微信公众账号
手机APP
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渔之蓝教育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