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务资讯
党风廉政
党员风采
工会组织
团旗飘飘
半边天

改革发展显活力 职教园地绽奇葩

作者:宁国职高党总支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0-07-01 09:45:39

改革发展显活力 职教园地绽奇葩

山城宁国,物宝天华,人杰地灵,自然山水的秀美与经济发展的活力孕育了宁国职业教育新的生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宁国职高党总支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围绕工作中心抓党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全体党员干部带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深化改革,务实创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2009年,宁国职高获中央财政400万元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首批进入全省12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创建行列,并荣获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化学习,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宁国职高党总支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做到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多样化、规范化。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更新观念,坚定信念,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始终展现时代性,维护纯洁性,保持先进性,使党组织始终充满生机和动力。

    近年来,宁国职高党总支通过开展职教专家专题报告会、组织爱心捐款和义务劳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倡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和苦乐观,树立为家长、学生、社会竭诚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学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的言行,以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联系班级制度,让党员的先进性和影响力拓展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大力弘扬先进典型,促进全体教师以更加振奋的精神风貌投身职教事业。

率先垂范,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宁国职高党总支坚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排头兵作用,自觉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把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要作为第一要务,把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作为第一追求,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第一目标。为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校长信箱、行风监督评议员及时了解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宁国职高积极开展“农民就业转移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近三年完成培训1.9万人,年培训项目达20多个,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阳光工程先进办学单位”、“全国农村教育先进办学单位”等称号。“宁国职高农家乐培训”还被中央电视台作为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专题播出。宁国职高的技能培训真正架起了服务“三农”、服务城镇化建设、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

与时俱进,不断转变办学理念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逐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宁国职高坚持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意识,探索形成以中职为主体、短期培训和高中后职业教育为辅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在专业设置上,紧紧依据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市场实际需要和本地企业需求科学设置、调整专业,围绕宁国支柱产业设置的电子电工、数控、计算机等主干专业已成为品牌专业。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已和市内外数百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国内众多大型企业如安费诺飞凤、江苏恒力集团等人才培训基地,并开设了“五星”、“飞凤”、“恒力”等企业冠名班。

    在学生培养上,坚持技能培养为先,打破原有实训教学、考试和评价模式,探索实施“实训导师制”,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等级工考试通过率达100%。一大批优秀学生在全省各类技能大赛中勇摘桂冠,对口高考成绩连续多年排名中职学校首位。

    在教育管理上,积极尝试德育导师制和首遇负责制,实行全员德育管理制度。以“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

    宁国职高始终以前瞻的理念实践科学管理,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服务学生,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战略,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成为宁国职教的奇葩。这正是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的真实体现。

    面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宁国市委市政府“二次创业”战略决策,奋进中的宁国职高将继续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己任,以创新的思路谋划职教的科学发展,以灵活的机制促进职教和谐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为中部崛起和职教大省建设再立新功。

校微信公众账号
手机APP
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渔之蓝教育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