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途径与对策
作者:宁国职高周金辉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09-05-04 10:45:55
宁国职高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适应宁国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迫切要求;只有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摆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和位置,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壮大自己,跃身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之列。
一、中职生的基本现状:
1.中职学校对终身教育的认识不足
中职学校认为其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突出培养对象的实用型,而忽视了培养对象的创造性和继续受教育能力。中职学生中也存在“早就业、早上岗、早挣钱”的思想,对继续深造和终身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继续深造的内在动力。
2、中职新生的实际文化水平必须得到正视
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调查中,分別有55.59%和55.70%的中职入学新生认为,自己在初中学习时“做数学题不困难”、“对所学英语单词记忆能力较好”,很不符合和不太符合自己的实际。
为了确切地把握中职入学新生的真实文化水平,课题组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对2007年入学新生数学、英语实际水平进行测试,二是对2005年-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入学新生中考成绩进行统计。
水平测试试题分小学四、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4组,由小学、初中的特级教师和教研员设计,试题难度低于相应年级中等生水平,即在难度系数为0.75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111所中职学校的45886位学生和45596位刚报到的入学新生,分别参加了数学、英语两科水平测试。从数学看,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
英语、数学两科比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困难更大。中职入学新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不但比数学更低,而且测试结果显示,英语学习掉队的学生随年级升高,增加幅度比数学大得多。从小学毕业水平看,英语不及格比例小于数学,比数学不及格人数少7.97%;从初二水平看,英语不及格比例迅速超过数学,比数学不及格人数多12.55%。
为验证上述水平测试的结论,课题组对中职学校2005年-2007年三年入学新生进行了中考成绩数据统计。课题组以分布在东、中、西部的8个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三类)82所学校,连续三年(2005年-2007年)通过中考招收新生的平均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折合为百分制,分市进行归纳,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中职入学新生总体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且大半处于50分以下水平。
8个城市中,只有一个城市的中职入学新生中考总分为53.82分,其余7个城市大多在30-49分之间,还有一个城市仅有15.02分。需要说明的是,各地在中考试卷设计上,为保证绝大多数考生能达到及格水平,在难度、区分度上是煞费苦心的。某个城市的分数低,并不说明该城市的中职新生文化水平比其他城市更低,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这些城市的试题设计者对难度、区分度的把握与其他城市不同。
第二,中职入学新生中考“主科”水平更低。
单科三年平均分,不但均低于及格线,而且低于三年中考总分的平均分。其中,英语得分最低,数学次之,语文稍高。8个城市中,英语分最高的城市为50.45分,其余在24-46分之间;数学分最高的城市为54.48分,其余在26-50分之间;语文有6个城市超过50分,最高的城市语文为58.67分,最低的两个城市分别为45.93、33.70分,也高于英语、数学平均分最低的城市。
第三,中职入学新生的文化水平离散度极高。
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除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外,还表现为极高的离散度,既有文化水平较高甚至很高的学生,也有水平很低的学生。在中职学校2005年-2007年通过中考录取新生情况的调查中,离散度最高的城市,中职入学新生中考总分最高分为73.92分,最低分为10.52分,两者相差63.40分。其余7个城市两者相差在41-60分之间。 三门“主科”的单科中考最高分与最低分的比较,除语文外,英语、数学离散度高于中考总分的离散度。英语两者相差最高的城市为71.45分,其余7个城市在50-68分之间;数学两者相差最高的城市为72.69分,其余7个城市在50-69分之间;语文两者相差最高的城市为58.08分,其余7个城市在44-58分之间。
离散度高的结论,也从2007年中职入学新生英语、数学实际水平测试中得到验证。在水平测试中,有不少中职入学新生成绩很好,有27.75%达到英语初二及格水平(含优秀),其中有9.62%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有40.31%的学生达到数学初二及格水平(含优秀),其中有20.92%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除了通过中考招生外,还有面试入学、自主招生、“推荐”入学、“保送”入学等多种渠道招收新生。通过这些渠道入学的中职新生,既没有中考总分,更没有数学、英语等“主科”单科成绩。仅从参加中考的中职入学新生最高分与最低分看,相差如此悬殊,具有极大的离散度,在其它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很难找到同样情况。
3、产生中职生源现状的缘由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国家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500元/年、低保户与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减免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中职入学新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必然会下降更多。就当前而言,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即主要招收在“一考定终身”的逐次筛选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或是未参加中考的学生。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多数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比较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及家长、社会的不重视、少数的不配合,因而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学生的压力,主要源自于在文化课课堂上“难以忍受”;教师的压力,主要源自于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如果不在文化课设置、教学内容及其标准和教法、学法、考法上加大改革力度,只在文化课课时总量上增减,无法解决目前文化课遇到的问题,也就无法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应肩负的任务。
二、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对策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要适合受教育者的特点,而不是筛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就此而言,职业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1、学得会用得上才是有实效的文化课
劳动者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劳动者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提高一线岗位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劳动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开设文化课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区别之一。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必须正视入学新生的实际文化水平,实事求是地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才能真正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文化课的预期作用。以下是来自教育部关于中职学生文化课学习水平研究课题组的报告:
文化课教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评价不高
自觉性 |
文化课 |
专业课 |
实训课 |
高 |
0.81 |
1.76 |
2.76 |
比较高 |
5.98 |
18.99 |
23.58 |
一般 |
30.46 |
46.55 |
49.96 |
比较差 |
45.57 |
27.00 |
19.69 |
很差 |
17.17 |
5.70 |
4.01 |
表1:教师对中职学生学习自觉性评价
中职生 |
学习习惯 |
学习方法 |
高 |
0.67 |
0.62 |
比较高 |
6.45 |
5.41 |
一般 |
32.08 |
40.97 |
比较差 |
45.03 |
43.06 |
很差 |
15.77 |
9.95 |
表2:教师对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评价
课题组对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1所学校的7862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分别有28.84%、25.57%的数学、英语教师,即1/4以上的教师在上完数学、英语课情绪比较差或很差;还有一半左右即49.53%、52.0%的数学、英语教师课后感觉一般。总的来讲,3/4以上的数学、英语教师缺乏因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后应有的激情。
教师对中职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学习自觉性”的评价,也反映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的自觉性大大低于专业课和实训课,认为中职学生学习文化课自觉性比较差和很差的比例高达62.74%。(见图表1)
教师认为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比较差和很差的比例,分別高达60.8%和53.01%。这一评价,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职文化课教学的困顿。(见图表2)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多数教师认为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只有8.45%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动力高和比较高,有50.69%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动力很差和比较差。
■分析
中职文化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承担为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重任;另一方面,却又天天面对学习文化课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使教师因缺乏教学的成就感而陷于困惑之中。
中职学生在文化课上的表现,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学不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学不会”,使中职学生在“漫长”的文化课课堂上,因“听天书”而“痛苦难熬”,表现出令教师十分头痛的种种现象。
教师对中职学生在不同类别科目学习自觉性的评价反映出,文化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与学生学习能力特点不相符,也离学生知识水平实际太远。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不会、不爱学,是导致学习自觉性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进中职学校大门,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的基础教学中,既不符合生源特点,也不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本质特点。 |
用人单位:对文化知识类别要求有明显倾向
排第一位 |
电子、数控 |
文员 |
餐饮服务 |
销售 |
数学 |
30.66 |
7.69 |
5.66 |
12.21 |
语文 |
22.63 |
30.00 |
55.66 |
37.40 |
英语 |
6.57 |
16.15 |
21.70 |
7.63 |
计算机 |
29.93 |
33.85 |
13.21 |
38.17 |
史地 |
0.00 |
8.46 |
0.94 |
2.29 |
理化生 |
10.22 |
3.85 |
2.83 |
2.29 |
表1:不同行业对文化知识类别第一位需求调查
排前三位之和 |
电子、数控 |
文员 |
餐饮服务 |
销售 |
数学 |
66.43 |
46.15 |
32.08 |
47.32 |
语文 |
80.30 |
77.69 |
90.57 |
83.20 |
英语 |
54.02 |
50.77 |
77.36 |
57.25 |
计算机 |
69.35 |
76.93 |
66.98 |
72.52 |
史地 |
6.57 |
32.31 |
23.58 |
25.19 |
理化生 |
23.36 |
5.39 |
9.43 |
14.50 |
表2:不同行业对文化知识类别第三位需求调查
用人单位对一线员工文化知识类別的要求,是中职文化课改革的重要参照点。本课题请分布于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15家用人单位,根据录用一线岗位人员时,按对求职者应掌握的文化知识类别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发现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应有的文化知识类别要求有明显倾向性。
其一,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的语文、计算机知识的要求较高。
用人单位在录用一线岗位人员时,对从业者文化知识类别要求有明显的倾向性。用人单位十分看重从业者掌握的语文、计算机知识。多数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的数学、英语的要求,明显低于对语文、计算机知识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把语文、计算机放在第一位的分别为37.49%和23.88%,比数学、英语的17.11%、9.13%分别高出两倍以上;把语文摆在第六位的只占1.29%,而把英语摆在第六位的却高达21.9%。
此外,作为认识能力内涵之一的应用能力,被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在请用人单位对“录用一线岗位人员时,对从业者文化知识深度、广度和应用要求排序”时,83.19%的用人单位把对文化知识的应用能力排在首位,只有很少的用人单位把文化知识深度、广度看得很重要。
其二,不同行业对文化知识类别要求不同。
从用人单位列为第一位的数据看,不同行业对文化知识类別的要求有明显区别。
电子、数控类行业对数学的要求明显高于文员、餐饮服务、销售类行业;餐饮服务类行业对语文、英语的要求明显高于电子、数控类行业,也高于文员、销售类行业;销售类行业不但对计算机有较高要求,对语文的要求也比较高。此外,不同行业对理化生、史地的要求也不同。(见图表1)
如果把排前三位之和的数据加以进一步分析,还能发现以下现象:
第一,对语文的要求,不但四种行业都占首位,而且对语文的要求都明显高于对其他五类知识的要求。
第二,对计算机的要求,除餐饮服务类行业排为第三位外,其他三类行业都把计算机排为第二位。
第三,对数学的要求,除电子、数控类行业排为第三位外,其他三类行业不但都把数学排为第四位,而且低的程度相当明显。
第四,对英语的要求,行业要求离散度较大,餐饮服务类行业排为第二位,销售类和文员类行业排为第三位,电子、数控类行业排为第四位。
第五,对史地的要求,文员类行业对此类知识的要求明显高于电子、数控类行业,餐饮服务、销售类行业对此类知识也有一定要求。
第六,对理化生的要求,电子、数控类行业对此类知识的要求明显高于文员、餐饮服务类行业,销售类行业对此类知识也有一定要求。(见图表2)
目前,在中职学校,各专业都开设相同份量、相同内容的文化课,有许多“用不上”的内容,使中职学生难以形成学习动力。学习动力的形成,需要从多种渠道解决,但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以不同行业的不同需要为依据,在文化课“用得上”方面作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每门文化课均应开展主要行业对本门文化课需求特点的调查,把握学生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本门文化课知识点、能力点的特殊要求,理清中职文化课设置的思维方式和参照点。
“逆向思维”即从岗位需要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筛选教学内容,是现代职教课程开发的重要理念。中职文化课教学内容的筛选,不应只是基础教育相应学科的浓缩和简化,也不应只是知识点的减少和难度的降低,应加大“逆向思维”的力度。教学内容的筛选应遵循“四维依据”:一是以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素质的现实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长远需要为依据;二是以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转岗、晋升更新知识、技能的需要为依据;三是以中职学生入学文化水平起点和学习能力特点为依据;四是以学科特点为依据。 |
2、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认识。把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理论水平与就业素质的培养并重起来;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继续深造的能力并重起来。把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作为学校第一培养要务,同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对口升学)作为中职的培养要务的一个补充,并为此而转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对学生要“宽进严出”,严把质量关。学校的招生由于生源紧张,招生标准普遍较低,学生素质普遍较差。学校应对这些“宽进”的学生,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管理,加强学习指导,严格考试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通过两年的严格训练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是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学的特殊教育方式,不是为追求升学率而照搬普高的教学模式。而现行的中职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存在许多不适应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和继续教育两大能力培养的因素。这就要求中职教师要刻苦钻研、积极探索、认真总结适于中职教学的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内部教学结构,建立科学的适宜相关专业教学模式。从而大幅度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和高校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3、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第一、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相应行业领域的发展,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科学、不合理性逐步显现出来。为此,学校正再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现正在积极探索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课题组已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召开会议进行研讨,按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进行典型的岗位能力分析,进而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增加绘画实训周、计算机软件课程的置入;普车及维修电工、电子装接工、钳工实训周活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引进企业来校加工培训教师与学生;东南监理、中鼎技术、五星养殖、飞凤电子、恒力机械等校企合作办学正在逐步探索与完善相关专业课程;即贴近市场又附合企业的人才需求。
第二、多学科齐动,开展教改实践。基础课在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为此,各学科教研组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对学生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语文组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语文的实用性,把研究性学习引入科技写作课教学,适当加大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经济政治组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评价方式,授课部分考核占70%,日常行为表现占30%,凸显了政治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数学组要敢于扬弃严密的逻辑体系,充分体现基础性、服务性与工具性;英语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主;音体美组则尝试分项目教学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项目学习,提高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第三、专业实训课注重以能力为本位、以过程为导向。数控实训探讨模块式技能实训教学,将每项实际工作分为若干技能模块,每个技能模块不仅内容完整、简明易懂,易于根据技术发展调整和修改,同时还可以嫁接运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四步教学法、引导提示法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特别是目前已在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基础实训进一步加大虚拟实验室建设,将电工电子技术、电器控制与PLC、计算机硬件组装等实训教学改成由计算机仿真完成,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条件设计自己的作品,又极大地了缩减了消耗型实验实训的教学成本。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建设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突出教师师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能够适应我校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师学历本科以上达到95%以上,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教师的比例明显上升。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实践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
第二、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岗位设置要求;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70%以上,其中持有其他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0%左右(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
第三、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起面向全体、重点培养、动态管理、不断优化的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机制,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因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可按有关规定,经教育主管及以上部门批准设置特殊工作岗位。特设岗位是学校非常设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其工资福利待遇有政府补贴与学校自筹相结合共同解决。
第四、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加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的教师特别是实训教师人才引进力度。开辟高技能型人才绿色通道,广泛吸引企业单位具有较高学历层次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员到学校专、兼职教学。对于具备高级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经批准入编选调到学校。
第五、加强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快教师学历提升进程。学校要支持并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所教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本科学历进修和攻读硕士学位,尽快使学历尚未达标的教师达到任职学历要求,学历已达标教师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对于取得高学历学位的教师,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在职教师要进行适应岗位要求的继续教育,每5年为一周期,每周期内教师年均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2学时。其中,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要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进行培训,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培训。认真做好教师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轮训工作。在中青年教师中定期组织面向全宣城市的“教学开放周”活动、“教学技能比赛”、“专业技能比武”和“教学成果展示”、“优秀课件、论文、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对优胜者在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探索建立首席教师制、设立名师工作室等办法,充分发挥现有的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等名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校坚强力量团队的形成。鼓励教师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教学、生产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学校可按项目成果给予教师经济资助或分成。鼓励并帮助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的考核认证,允许其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规定,评审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岗位津贴,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优先考虑。
5、实践导向教学提高应用能力
应用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教学要把能力训练与职业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应用性。所谓实践导向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做结合,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与技能。
第一、模拟教学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模拟教学是一种以某种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作为教学场所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还能以较低的成本给予学生重复训练的机会,强化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可以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模拟导游的各个环节,现场实景参观,尝试讲解服务,体会专业所需,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借助某个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特殊情境或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说话要得体”的专题复习时,可以设计一个“请客”案例,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模块教学法,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模块教学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的系统化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文秘专业学生,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其专业特点,设计如下几个模块:阅读欣赏模块、应用写作模块、口才训练模块、交际及公共关系模块等。第四、以赛促学法,培养学生竞争能力。所谓以赛促学,就是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系列性的技能教学活动。比如可以把辩论赛引进语文课堂,辩论不仅是参辩者听、说能力的全面展示,而且是比赛双方思想、知识、思维等综合素质和整体配合能力的较量,尤其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比如技能节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宜大力倡导“普教有高考,职教有技能竞赛”的理念,广泛宣传发动,让全体师生以拥有知识技能为荣,以碌碌无为为耻,形成“爱技能、学技能、用技能”的校风。通过实训周及兴趣小组活动,各班级产生一批技能标兵,让技能水平优秀的同学象师傅带徒弟一样去帮助其他后进同学。学校开展班级技能比赛、年级技能比赛、学校技能比赛,努力做到周周有评比,月月有比赛,处处讲技能,时时讲技能,涌现出技能尖子标兵,要让学生将技能这个词挂在嘴上,记在心里,时刻准备落实在行动上;组织好标兵走出去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树立理想与信念,敢于争先、勇于争先,善于争先,掌握技能为校争光;同时学校要将这一类学生推荐到适合且待遇从优的岗位。也可以聘用优秀学生在校带薪顶岗实习,帮带低年级的学生上好实训课,同时也解决了师资紧缺的问题。第五、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挑战性问题的引导下,以自主学习为前提,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可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比如对于五星养殖专业学生,在调查我市养殖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让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方法撰写某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又比如开展禽流感为何物研讨?最近电视上、网络上宣传较多的猪流感传染病为何物?有什么症状?怎样加以预防与控制?宁国市场上的猪肉可以放心的吃吗?对鸡有影响吗?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6、改革职教课程提高培养质量
运用 “1+1+1>3”的课程改革模式进行教学安排。具体来讲,首先是职业准备阶段,让刚入学的新生一边参加军训一边接受职业道德的熏陶,同时邀请有关专家介绍相关专业、行业的发展状况、前景。然后,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本专业发展状况的了解,制订自己的发展计划,确定专业方向。例如,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设置电脑组装与维修方向、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方向、图形图像处理方向、影视作品制作方向、计算机数据处理方向、动漫方向等。再由专业课教研组将每一份计划收集起来,认真讨论后,将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编入不同的班级中,确定“1+1+1>3”模式的具体课程模块。
第一个“1”是指学生在第一学年所学的必修课模块,包括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课模块和专业基础课模块(含各个专业方向必备的公共专业课)。其中,文化基础课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前提下,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制订模块化教学大纲,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课程特点自主调整模块的前后顺序;专业基础课模块是各个专业必备的部分,在制订大纲时侧重知识、技能与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实训课程要占到专业课总课时数的一半以上,以强化学生的技能与职业情感的训练。
第二个“1”是指学生在第二学年所学的专业课模块,包括本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和学生感兴趣的、本专业边缘方向的选修课程或本专业其他方向的选修课程。这些模块是在师生共同进行市场调查的前提下确定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时目标明确、有较强的自主性,而且都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实训演练,可以较好地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个“1”是指学生在第三学年到各个行业顶岗实习。学生们带上入学时自己制订的发展计划,把两年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每周与带队的专业教师和本小组的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对于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师傅请教,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库。实习期间,每个学生都要对照自己的目标看是否已经达到,达到的同学再根据实际工作和未来就业的需要制订新的目标;没有达到的同学则在老师和师傅的指导下继续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各方面为就业做准备。学生通过自我制订目标、实现目标、完善目标的过程,提高了认知能力和职业意识,这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远远比知识和技能本身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