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国的崛起》序
陈至立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以邓小平同志亲自作出恢复高考及对外派遣留学生的重大决策为起点,中国教育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步伐。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效益显著提高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国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教育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30年。1978年,我国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只有60.5%,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不足6%,高校在校生只有85.6万人,研究生只有1万人。经过30年的努力,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4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基础教育极大提高了我国国民基本素质。我国用不到2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普及义务教育历程。2007年年底,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我国以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为重点,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继而实施城市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免费。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4527万人,毛入学率达到66%。
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劳动者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也约占高校招生总规模的一半。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总数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职业教育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实行“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国家技能性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招生达到566万人,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使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数以千万计青年学子提供了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2007年招生数达到40多万人,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质量不断提高。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推进了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学生数占到高校的一半。每个地市至少拥有一所高校。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凸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进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很大提高。
民办教育伴随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教育开放与教育改革伴随而行。30年来,我国教育广泛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科学文化教育成果和教育改革经验,开阔了国际视野,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深刻变革。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12字方针,先后有百万人出国留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国留学人员遍及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已同18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
我国高等学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深入。与此同时,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我国目前能够接收来华国际学生的高校达到568所,已累计接收来华国际学生87万余人,辐射19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学生所学专业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门类。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进展迅速,境外已有3000多万人学汉语,有66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225所孔子学院。
教育改革开放30年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探索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30年。
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我们党科学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把教育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历史证明,教育的优先发展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教育既是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支撑科技、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着眼全局,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事业,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的“三个优先”的战略思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所指明的前进方向。坚持“三个面向”要求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并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先导;要求放眼世界,具备国际视野,吸收世界一切教育优秀成果为我所用,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世界进步作出贡献;要求教育改革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成为国家发展创新的持久动力。坚持“三个面向”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促进教育适应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中,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推进素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现阶段的伟大实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要求。
必须坚持教育的科学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注重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统筹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从实际出发,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努力实现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统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有机统一;积极引导社会教育需求,立足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教育最鲜明的特点。30年来,教育工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开放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突破教育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性障碍,在思想观念、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入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使教育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还要海纳百川,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重和发挥好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30年的改革实践表明,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教育家,是办好令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坚持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平是由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我们党始终把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的教育政策,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发展教育的责任。特别是近年来,从促进教育公平的总体出发,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继而在
30年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不断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公共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这一矛盾的过程。30年前,我国的经济实力薄弱,面临着快速发展教育还是缓慢进步的艰难抉择。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强盛,就没有国家的强盛。30年来,在努力增加国家教育财政投入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分担了教育发展的部分成本,为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回过头来看,没有这样一个艰苦的过程,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民群众的广泛受益,就不会有一个教育大国的崛起。毫无疑问,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强大的人才储备,必然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只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仍然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只有坚持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目标一定能实现。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有两件大事震撼了世界。一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是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处在危难中的地震灾区学生、教师表现出了临危不惧、先人后己、互助友爱、知恩感恩的高尚精神和品德,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令世人感动。大学生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140万志愿者的生力军,他们以热情周到的高水平服务展示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形象,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表现出为社会服务、为国争光而不计名利的崇高风尚。他们的精神风貌成为奥运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他们是中国教育的骄傲,中国未来的希望。
中国教育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教育报》
上一条:安徽科技学院实习生实习圆满结束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渔之蓝教育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