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中职精品课程评审会在合肥召开
2011年安徽省中职精品课程评审会于2011年10月27日—30日在合肥举行。
本年度省中职精品课程评审共收到14个市申报的精品课程93门,其中合肥15门,马鞍山5门,宣城8门,黄山5门,滁州9门,铜陵1门,淮北7门,芜湖6门,池州4门,蚌埠7门,宿州4门,淮南5门,六安4门,安庆13门(4门无光盘)。涉及公共基础课类(德育课、文化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教育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财经商贸类、土木水利类、资源环境类、石油化工类、文化艺术类13个专业大类。
教育厅江春副厅长、职成处燕贵忠处长、宋怀副处长,教科院阚智院长、张守祥副院长和24名专家参加了评审会。
江春副厅长在评审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在强调建设精品课程的意义时指出
(一)精品课程建设是是我省职教大省建设“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质量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2008年初,省政府作出“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重大决定。根据《职教大省规划》部署,我们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2011年全省评选100门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评选100门省级精品课程。力争到2012年建成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省级精品课程200门。并建立省、市、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基本覆盖我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为此,省教育厅安排了中职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扶持和奖励。
(二)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课程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精品课程要求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教学内容、优选的教学方法、优化的教学管理。我们想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这个平台,促进我省一批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传、帮、带。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进而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究,规范教学管理,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精品意识,提高职教教育教学质量。
(三)精品课程建设是促进职教协调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
当前,我省中职学校存在着国家级、省级示范校和一般职业学校间、不同地区间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优质职教资源更加匮乏。我们想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将课程相关的实施性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内容免费开放,为学校与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改范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这对于缓解我省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不均衡,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安徽职教研究网》2011.10.31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渔之蓝教育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