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困惑 汪志敏
作者:宁国职高教科室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08-06-11 17:31:46
内容提要:面对中等职业教育出现的种种矛盾与困惑,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不了相适应的人才的矛盾、教师的尽心尽力与学生学无所获的矛盾等,引发深深的思考,从生源素质、课程设置等方面探索原因,寻求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期中等职业教育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困惑、矛盾、生源、课程设置、市场需求、产学结合
前不久,看到一个电视节目,是几位专家在谈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问题,我不由得振奋了好一阵,可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老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职业教育,便又心情黯然:生源素质低, 教师教学困难,学校发展慢……不由地问: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是怎么了?我开始困惑于下列问题: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滞后的矛盾。2006年,中央财政准备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4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议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中将安排40亿元,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8亿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教育部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按理说,有了资金投入,有了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就应大胆作为,在提高办学质量上下功夫,以适应社会需求。然而,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却面临着办学经费难,办学条件让社会不够满意,学校发展举步难艰的现状。
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不了相适应的人才的矛盾。只要到社会随便走走,就会发现大量的招聘广告,这说明职业需求并未出现饱和状态,而且,每年也会有相当多的企业来中等职业学校招聘人才,按理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业应该没问题,然而,招聘的结果却出现了“企业岗位宁可空着不要人,也不要我们培养的部分学生”的尴尬局面。、
三、教师的尽心尽力与学生学无所获的矛盾。以我曾当过普通中学教师的经验,我觉得要说辛苦,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比谁都辛苦,因为学生大多是从初中学校,经过中考(甚或有的根本就未经过中考)的检验,在普通高中层层筛选之后才来到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相对来说低的多,教师若不加紧管理的话,学生就很难教育,。可以说,老师教得全力以赴,班主任跟得呕心沥血,然而仍然会出现学生无所学,根本不愿意学的情况。中等职业教育,难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尴尬的局面,我们每个职业教育人都应去寻找原因,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盲目扩大招生,使得生源素质逐年下降。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没有学生,学校也就不可能发展。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初中学校生源的普遍下降,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就把学生看的尤为重要,于是,有的出现了盲目扩大招生的局面,以前是“黑猫白猫只要是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现在是“只要是人”就能来职业学校就读。诚然,我们肯定每个孩子,尤其是那些经历中考的失败,而又升普通高中无望的孩子,应该给予他们再求学的机会,可也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认为“无论我怎样,都可以上中职”的心理,带着这样的心理,还可能到学校来好好学技术吗?于是,学生素质不高也就不必惊诧了。
二、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的严重脱节,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又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
1.专业课单一化。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连续十几年了,开设的还是那几个专业,没有删减,也无增加,这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吗?
2.文化课繁琐化。诚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所用的文化课教材与普通高中的难易度相当,实用性不强,知识点却非常多,让本来就已在初中阶段厌倦文化课学习的职中生头疼万分,你说学生能不厌学吗?
3.实训课弱化。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专业化人才,掌握专业技能,这就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可在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你会发现实训条件确实较差,学生的实训次数有限。你想,学计算机的,你不经常训练,能学好吗?学车床加工的,一年摸不到几次车床,能掌握技术吗?
如何才能改变这些局面呢?自然是对症下药。
一、生源固然重要,但我想在招生之时,中等职业学校还是应把把关。比如说进行一次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试,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进职业学校也是不容易的,他们可能会更珍惜学习的机会,纵然是学生本身素质不高,也能成为可造之才。
二、职业教育不能把学生的学费作为办学的主要经费。除国家的资金扶持外,学校应从多方面谋求发展,尤其应调动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有效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发展校企办学。这样,既可以解决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又能促进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使学生毕业后有去向,更能促进学校不断改进专业、课程设置。
三、改革课程设置:
1.中等职业教育要多方面关注社会经济的变化,了解社会所需,市场所求,有目的性的进行专业设置。其实,中国目前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不符合市场需求,就业也不完全是买方市场,比如目前全国数控设备操作,医疗护理等人员是严重欠缺,有的企业对高级员工,高级汽车修理工开出了近万元的月薪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一方面要继续开设重点专业,更要开设创新型的专业。有人可能会问,那这些创新型专业的教师从何而来?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应是一条可行之路。
2.文化课应简单化,实用化。比如说语文教学,只要让中职生不读错别字,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写简单的文章(尤其是应用文),会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够了,所以,校本教材应是解决文化课教学繁琐问题的一把钥匙。
3.重视教养课的学习。现代社会对个性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比如说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养课在学分中就占了很大比重。让中职生掌握基本的道德修养,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以及适应社会的良好心态,我想就不会再让企业对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忘而却步”了。
4.学生的培养坚持产学结合,强化实际训练。这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它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一般都有两个教学点──职业学校和企业,如丹麦,专业课程在两个地方进行,学生一般以合同制形式在企业学习,以带薪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工作,学生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不仅能使学生打下坚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专门的职业技能,保证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有利于缓解企业劳动力紧张的局面。
5.增设选修课。送修课的增设,可以让学生多一些选择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有了强有力的专业,有了难易适中的文化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利身智心的教养课,有了实际操作,我们的学生也就愿意学了,教师也就能轻松教了,学生的技能增强了,也就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这样,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就会从困惑中走出来,迈向一个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王艳玲.
2、《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黄育云,等.
3、《职业教育“百亿工程”》袁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