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学校要闻
部门动态
安材简讯
通知公告
政策制度
媒体聚焦

宁国职高成功举办第二十六届“一二•九”歌咏大赛

作者:王贤清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0-12-09 07:19:58

75年前的今天,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北平的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勇敢地肩负起了“抗日图存、挽中华民族于危亡”的历史使命,掀起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是中国青年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又一历史性贡献,是爱国学生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又一曲爱国主义的青春赞歌。

为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当代的中职生勇敢的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由校党总支主办,政教处、校团委联办的宁国职高第二十六届“一二·九”歌咏大赛于2010128在学校报告厅举行。

                              浓重热烈的会场

宁国职高举办“一二·九”歌咏大赛,这已是连续26次的接力,这也是连续26年的回顾,这更是连续26年的奋进。二十六年来,我们一直牢记着在国家危难之时那一颗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二十六年来,我们始终感受着中华历史长河中那一份份拳拳的报国之志。今天,我们吹响了“传承爱国志、青春献给党”的号角;未来,我们必将一如既往,乘风破浪。这是宁国职高继德育导师制、学习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感恩教育之后所举办的又一重大德育教育活动。

学校校长夏永强的致辞揭开了整个大赛的序幕。夏校长号召所有的同学共同行动起来,紧跟时代步伐,紧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勤奋学习理论基础,刻苦训练专业技能,为国家级示范职高——宁国职高增光添彩!

                            夏校长满怀期待的致辞

整个歌咏大赛分成两个阶段——上午的大赛由10级秋招共16支合唱团参加;下午的大赛在09级秋招和10级春招共18支合唱团中展开角逐。从“精忠报国”到“歌唱祖国”,从“感恩的心”到“站起来”,那一段段嘹亮的歌声为我们再次翻开历史的画卷,让我们感受着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国家富强不断探索,感受着智慧无畏的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前赴后继。这歌声是宣誓,这掌声是共鸣。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回荡在会场、响彻于校园,更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经久不息的碰撞。

 

                           一支支精神饱满的合唱团队伍

                                           才华横溢的评委老师们也乐了

激情不断,精彩纷呈,学生参与了,老师们也参与了。看,由学校“青年教工之家”组成的教师合唱团正向我们走来了。那“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智慧与壮举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而“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期待与呼唤歌唱了幸福人民的美好生活。这是参与,这是传承,这更是用行动来实践着人民教师的身体力行与爱的宽广——播撒关爱,传递恩情。

 

                                                              教师合唱团的倾情演唱

 

                                                           师生们热烈、沸腾的掌声

 感恩是不变的情节,关爱是永恒的真切。我们要感恩世间一切的真善美,因为我们时刻享受着来自社会的关爱。瞧,那不是宁国市义工联盟的领导么!他们来干什么?来歌唱?不,他们是来播撒关爱的种子。不对,他们是来歌唱,他们是来歌唱生命的伟大。原来两位客人是专程来看望宁国职高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学生,他们带来了社会的关爱,他们描绘着生命的伟大。我们相信,我们的社会正因为有这么多播撒关爱种子的人而变得更加美好。朋友们,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

                      宁国义工联盟的领导来到大赛现场

                宁国义工联盟的领导来到患病学生所在的班级

                            对生命遭遇不幸的哭泣

                          对社会援助关爱的感恩

歌咏大赛已圆满地落下帷幕,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硝烟弥漫的场景。我们的学生也将满怀革命热忱的激情,牢记党和社会所给予的关爱,不忘自己的使命——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校微信公众账号
手机APP
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