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评组一行领导紧紧围绕“宣传动员情况、征求意见情况、自查整改情况、办事公开情况、服务承诺情况、投诉办理情况、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情况”七个方面,通过听、看、问、评四个环节扎扎实实展开工作。考评组领导从三津中学考评后到校四点一直干到六点四十离校,他们公正无私、勤奋严谨、不辞辛苦的工作作风给宁国职高全体的行政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评组领导一致认为:“宁国职高底蕴深厚、成绩卓著,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国家好的政策,得益于市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得益于学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宁国老百姓和周边县市的人都知道!”
据悉,今天上午学校的二十名学生家长和十名学生前往津河中学报告厅参加了“社会测评”环节的“现场问卷测评”。随后还要进行“报纸问卷”和“网络问卷”测评,整个考评活动将于
、
以上为“组织考评组”领导在学校工作的部分图片
上午学校的二十名学生家长和十名学生前往津河中学报告厅参加了“社会测评”环节的“现场问卷测评”
宁国职高开展“民主考评公共服务单位”活动专题汇报主要内容:
夏永强
一、检查指标达成度汇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校被列为公共服务单位考评的对象之一。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考验,也是促进我校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为此,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市教体局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全面提高效能、效益、效率为抓手,以创新、创业、创优为动力,紧紧围绕有没有征求群众意见找准突出问题、有没有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整改、服务对象是否比以前更满意三个方面开展考评工作,把学生、家长、企业、政府、社会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和评判学校的标准,不断增强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意识与能力。现就民主考评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1、抓宣传,促深入(宣传动员情况)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考评活动,学校成立了领导组和工作机构,夏永强校长、程胜林副校长、朱本明副校长分别担任第一、二、三工作组组长。根据学校考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校考评办下发一系列活动的文件、通知,做到有章可循、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了“全员参与、处室联动、立体开展”的工作机制。
学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教室、广播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考评活动与创建国家示范职高的重要性;在校橱窗及时张贴市委办《关于印发〈宁国市民主考评公共服务单位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办发[2009]20号)、《宁国市教体局民主考评公共服务单位实施方案》(宁教[2009]9号)和学校等各类文件、通知、工作部署;在校网站开设“民主考评公共服务单位活动”专页;在实训楼悬挂醒目宣传条幅;制作活动简报(22期);设立监督举报电话(4183996),设立意见箱,公布电子信箱(ngzg666@163.com)等等,营造了浓郁、热烈、齐抓共管的考评氛围。
学校还以省职成网、校园网建设为抓手,与市电视台、报社等多媒体形成联动协作,大力宣传、报道考评工作和学校发展情况,形成了浓郁的育人和职教兴市氛围,与此相关的报道国家、省、地、市等媒体达350余次(2009年仅在省职成网报道学校新闻达235篇,获得省教育厅领导高度评价,学校再次被评为“全省优秀信息与宣传单位”;学校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片被中组部、教育部作为典范材料挂网传播)。
2、抓实践,破难题(征求意见情况、自查整改情况、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充分借助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暨开展民主考评公共服务单位活动这一契机,坚持把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贯穿于考评活动的全过程。
为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学校派出专题调研组走访企业、部门与学校,对口交流、座谈;制作并发放了各类征求意见表300余份;分别召开了服务对象暨行风监督员恳谈会4次,广泛征求各个方面对学校发展的意见与建议。收集各类意见、建议90余条,汇总整理为六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各职能处室具体调研解决,有力推动学校工作科学、和谐地发展。
坚持服务教职员工、服务学生及家长、服务地方经济的“三服务”活动,共为师生办实事130余件,为20余家企业开展各类培训62期计5000多人次。学校不断加强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主动邀请他们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3、抓公开,重诚信(办事公开情况、服务承诺情况、投诉办理情况)
我校坚持“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的做法,来提高执行力。学校坚持重大决策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通过教职工推荐、行政酝酿、教代会表决的方式,出台并修订了一系列激励工作机制,如:《宁国职高班主任考核办法》、《宁国职高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奖励办法》、《宁国职高信息与宣传奖励暂行办法》、《宁国职高教师业务竞赛、辅导奖励办法》等制度。坚持建设项目公开、透明、合法,坚持物资采购规范、有序、阳光,即使是小宗物品的采购也有教代表参与、监督。我们紧紧围绕“争创国家级示范学校”这一核心目标,从物质、精神等方面切实关心教职工利益,形成了强有力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发展力。
我校对社会公开承诺:为每一个孩子成功服务,让更多山里或农村的孩子告别贫穷。我们的就业有一项制度:即“一年就业保证,三年就业跟踪,五年就业指导”,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原则,只要是学校的毕业生,一生都可享受学校的就业服务。
近年来在我校举行的全市体育加试等工作全部为零投诉!招生、就业、贫困生资助、食堂管理等方面均为零投诉。学校坚持民主管理、阳光行政,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和谐兴校。高效快捷“立即办”、迎难而上“主动办”、深入实际“具体办”;探索途径“创新办”、不推不掩“公开办”的工作机制深入人心。
二、考评活动取得的成效
考评活动是对学校多年办学的一次全面诊断与评价。我们全方位审视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正确处理好考评、建设、改革、发展、管理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了“六个整体提升”。
1、办学理念不断更新。考评活动就像一股清新的风,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增强了内部凝聚力,“我为考评做贡献”现象在校园悄然兴起。与时俱进,更新办学理念,学校依据“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职业练技能;对准需求育人才,对准同行创名牌”这一科学做法,对接地方经济,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设置专业。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注重科研兴教,激发创新活力。
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不断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如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和高校加培训、“师傅带徒弟式的内部互帮互带”、“三年级优秀毕业生在校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充实实训教师力量等;选派中层干部到发达地区的职校挂职锻炼、到企业挂职学习、参加干部培训班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德育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尝试推行德育导师制和首遇负责制,实行全员德育管理制度。学校坚持严格管理,实行“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全国、省地各项竞赛中捷报频传,鲁昕副部长亲自为我校学生颁奖。学校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艰苦奋斗、厚德精技、敢为人先的精神已成为校园文化的内核,形成了浓郁的育人氛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丰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成效明显。2009年我校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
4、实训教学成绩突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打破原有实训教学、考试和评价模式,启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教学课程改革。采取实训导师制、组建技能兴趣小组、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等形式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100%通过了等级工考试。2009年上半年,学校在宣城技能大赛中夺得团体双杯,其中单项一等奖7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4名;在第三届全省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的佳绩。
5、学校基础建设更新。宁国市委、政府逐年加大了对学校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建立了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2007年政府投入职教经费342万元,2008年达到435万元,2009年突破450万元。
学校充分利用政策资金,不断加大自身的投入,完成了一系列的硬件建设。新建校大门,硬化了校园主干路网
6、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校围绕本地支柱产业设置的电子电工、数控、计算机等主干专业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部分专业起到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为中国海螺、安徽中鼎、安徽飞达、中化司尔特、安徽双津、安徽恩龙、安徽卓尔等知名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紧缺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近期,学校还瞄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宁国二次创业等历史机遇,进行实地调研,超前谋划。宁国职高扎扎实实为“三农”服务、为城镇化建设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近三年,学校共计完成培训教育人数1.5万人次,年培训项目达20多个,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0人次以上。“宁国职高农家乐培训”代表我省农村教育培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播出,获得普遍好评。
一石激起千层浪。考评活动真是非常有效的杠杆,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激发了学校的创新活力。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自觉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三、今后考评活动努力的目标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敏锐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服务学生、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上锤炼真功,奋力争创国家级示范职高,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不懈努力,为宁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懈努力,为实现市委政府的战略目标不懈努力!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